2024/3/28 20:04:45
 
English     办公OA     邮箱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人才队伍  >> 专家风采
 
专家称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姓名:潘文亮
工作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东关大街437号 邮编:071000 电话:0312-5915191 邮箱:pwenliang@163.com


潘文亮 男,中共党员,河北霸州人。1958年10月出生,1982年7月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1985、1989年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自1985年8月以来,一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害虫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技术、高效低毒杀虫剂研制和合理应用研究。任研究所副所长,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省植保学会理事长、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
      先后承担国家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重大攻关及河北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7项。2000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生物合理性杀虫剂防治苹果主要害虫的研究”,提出了应用“生物合理性”杀虫剂防治害虫,保护天敌进而利用天敌持续控制害虫种群的化学防治新策略,并在防治苹果主要害虫的实践中得到了证明。创建了全生育期应用“生物合理性”杀虫剂持续控制苹果害虫的实用技术,此新技术能够充分发挥药剂和天敌各自的优势,能有效并持续控制害虫种群。与应用常规广谱性杀虫剂相比,新技术示范区天敌数量远高于常规区,害虫得到持续控制,了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2002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韭蛆发生规律及高效低毒无残留防治新技术”,明确了保护地和露地栽培韭菜田内韭蛆(韭菜迟眼蕈蚊)的不同的发生为害规律,为制订合理的防治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首次将高效低毒新型杀虫剂吡虫啉应用于防治韭蛆,研制出防治韭蛆高效低毒杀虫剂“韭保净”;2005年获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的“棉铃虫低龄幼虫天敌—中红侧沟茧蜂人工繁殖与利用技术”,对一种重要的优势天敌-中红侧沟茧蜂的人工大量繁殖和防治棉铃虫应用技术进行研究,应用于棉铃虫的防治;2009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主要设施蔬菜病虫害预防性控制技术”,提出了防治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重点前移,压前控后,进行预防性控制”的防治策略,研发了充分利用简便有效的农业及物理防治措施和选用高效低用量农药为主要技术措施的多种蔬菜及其不同茬口的预防性全程一体化"大处方"病虫害防治技术16项。除此以外,参与研究的“沿白洋淀高风险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吡虫啉拌种全生育期控制麦蚜及兼治其他害虫技术”、“华北平原环渤海区域盲蝽综合防治技术”等项目均获得科技奖励。
      主编及参编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几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1989年在《昆虫学报》发表;“苯酰基脲类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研究”1990年在《植物保护学报》发表;“棉蚜抗吡虫啉品系和敏感品系主要解毒酶活性比较”2003年在《昆虫学报》发表;“中红侧沟茧蜂逐日产卵规律及子代性分配”2005年在《中国生物防治》发表;“四种类型杀虫剂对麦长管蚜的温度效应及其与主要解毒酶的关系”2011年在《应用昆虫学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