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研判2025年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精准部署防控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于近日在河北邯郸组织召开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会议由全国农技中心测报处曾娟处长主持,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王建强二级巡视员、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张志刚二级巡视员出席会议并讲话,17个小麦主产省份病虫测报工作负责人、河北省植保植检总站以及邯郸市农业农村局、永年区政府、曲周县政府的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植保所马平研究员、吴玉星博士应邀作为指导专家出席会议并作专题发言。
会上,吴玉星博士作了《河北省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与土壤病原菌检测》主题报告,系统阐述了近年来河北省小麦茎基腐病发生流行态势、导致病害加重的主要因素和综合防治措施。同时重点介绍了依托植保所建立的全国唯一一家土壤有害生物分子检测中心。该中心突破了大样本土壤处理及DNA提取、内参菌株校正等核心技术瓶颈,实现了土壤中病原菌的精准定量检测。基于此,研究团队率先构建了小麦茎基腐病风险评估体系,绘制完成河北省主要麦区土壤假禾谷镰刀菌含量分布图,预测了各麦区病害发生风险等级。与会领导和专家对报告内容高度关注,认为该研究为填补土传病害预测预报的空白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马平研究员为会商会的研判结论给出指导性意见,并强调,随着耕作制度变革和气候条件变化,土传病害已上升为威胁小麦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建议将土传病害纳入常规监测预警体系,各级测报单位需配备专业检测设备和技术力量。会议代表还实地参观了永年区和曲周县的田间监测点建设及智能化监测设备应用情况,部署了下阶段监测预警重点工作。此次会议为全国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明确了技术路径,也为夏粮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