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旱作所玉米育种团队在农林科学领域TOP期刊《Field Crops Research》(影响因子5.6,五年平均影响因子6.1,中科院一区)发表了题为“Deciphering the role of genotype-by-environment interaction in summer maize hybrids based on multiple traits using envirotyping techniques and genotype by yield × trait approache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围绕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对玉米杂交种表现的影响,结合环境特征和多重性状评价方法,为不同玉米生态区特定的优良杂交种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通过对2019至2021年间在黄淮海地区的29个试点中28个参试品种进行的多环境试验(MET)数据进行分析,应用了环境型鉴定技术(ET)和基因型-产量×性状(GYT)双标图等分析方法,揭示了环境、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性状的综合影响。此项研究为玉米杂交种的区域性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并为玉米产量提升和种质改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该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了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研究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并为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农业挑战提供了应对策略。本项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创新工程、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和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资助。
团队相关研究成果还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期刊《作物学报》和国际知名期刊BMC Plant Biology、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Agronomy Journal、Agriculture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