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媒 体 报 道 平 台
    媒体报道信息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匠心培育非转基因拇指玉米
发布时间:2025/8/11 10:54:45   信息来源:新华网   报道媒体:新华网 2025年8月8日
 

2008年开始,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高增玉瞄准鲜食玉米产业,重点从鲜食玉米新品种培育入手,在经费不足、人员匮乏的条件下开展了一系列初创研究。从项目跟跑到科技提升创新研究,前后共经历11年,在2019年审定第一个鲜食玉米品种——冀糯172,截至2025年上半年,已完成审定品种8个,而且全部实现成果转化。
        为了更好地完成鲜食玉米新品种的繁育,更好地为鲜食玉米产业化发展增添活力,2023年,高增玉带领王延兵、李魁英、安洪周组建鲜食玉米科研创新团队,并申报河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鲜食玉米与加工岗位专家团队项目,在已有的基础上,牵头组建河北省燕赵鲜食玉米联合体,联合山东省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河北省各市级农科院和有科研实力的种业公司等十多家单位开展鲜食玉米新品种培育和高配合力自交系选育工作。
        在鲜食玉米研发初期,高增玉在走访调查中发现,60岁以上老人和学龄前幼童在食用传统大穗型鲜食玉米存在诸多不便:整穗一顿吃不完,切段分食,剩余部分因风味和品质下降快而不愿意继续食用;整穗糯玉米食用后不好消化,容易造成积食。
        为了解决这个现实问题,2009年开始有针对性地选择软糯、易消化吸收的小穗型鲜食玉米,经过多方筛选、培育,最终利用中国农业大学彩甜糯和云南四路糯,于2015年成功培育出第一个适合老人和幼童食用的高品质鲜食玉米新品种“冀糯拇指紫甜”,该玉米特点十分突出:第一是结实性好,不秃尖,穗行数10行,穗长12厘米左右;第二软糯鲜香,甜度高,皮薄,吃起来有入口即化的感觉;第三是耐热性好,适应性比较广,我国南方和北方均可种植;第四是产量高,可密植,种植密度是其他鲜食玉米的2~3倍,每亩可种植6000~9000株;第五是抗性好,尤其是苞叶长,对玉米害虫起到天然的物理屏障作用,非常适合绿色有机种植。
        有了“冀糯拇指紫甜”这个基础材料,通过自然突变选育、自然杂交等技术,在2017年~2024年成功选育出冀糯拇指白甜、冀糯拇指黄甜、冀糯拇指甜加糯玉米。2024年在三亚南繁基地发现自然变异的甜糯同粒类型拇指玉米,高增玉带领鲜食玉米团队,正在加紧培育拇指糯味甜玉米新品种,这个品种与其他鲜食玉米相对比,品质更优,采收期更长,更适合鲜食玉米加工厂规模化、产业化加工。
        成熟的冀糯系列拇指玉米端上消费者餐桌,因其果穗个头比普通鲜食玉米小了很多,而且具有丰富多彩的艳丽色泽,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忍不住问道:这个拇指玉米是不是转基因生产出来的?对此,安洪周博士解释说,转基因是利用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外一种生物体内,从而让后一种生物获得新性状的一种技术。而冀糯系列拇指玉米全部通过自然杂交选育而成,是非转基因的。冀糯系列拇指玉米作为一种全谷物天然食品,富含多种氨基酸、膳食纤维以及抗氧化成分,营养更加全面。




关键词:粮油所,非转基因拇指玉米        阅读:27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网络中心 制作维护
地址:石家庄市和平西路598号 邮政编码:050051 备案号:冀ICP备090202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