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媒 体 报 道 平 台
    媒体报道信息

棉花团队 | 巨无霸采棉机开进冀南棉海
发布时间:2020/10/30 17:05:31   信息来源: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微信公众号   报道媒体: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微信公众号 2020年10月30日
 

10月27日,伴随着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一台大型采棉机驶进南宫市宋旺农场的400亩棉田,所过之处,原来缀满棉絮的植株只剩下光秃秃的茎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引进这台采棉机身材方正,体格壮硕,与常见农机相比堪称巨无霸,一个小时可采收10-15亩棉花,原来靠人工一个月才能摘完的这块棉田,如今四五天就能全部摘完。
        当天,为推动河北棉花全程机械化进程,更好的示范推广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棉花新品种、配套技术和农机具,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南宫市人民政府、邢台市农业农村局在这里举办现场观摩会,邀请农业农村部、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邢台市和南宫市农业农村局主管领导和河北省棉花产业创新团队相关岗站专家,现场观摩适合机采的棉花新品种和田间管理、机械采收等农艺农机融合技术。邢台市、邯郸市、衡水市、沧州市等4个试验站也组织当地植棉合作社和大户来到现场,了解机采棉品种和机械最新进展,为将来实施棉花全程机械化做准备。
        邢台、邯郸等棉花主产区素有冀南棉海之称。近年来,因人工成本激增,植棉机械化程度低等主要因素,河北省植棉效益和规模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实施全程机械化降低人工生产成本,成为摆在河北省棉花产业创新团队岗站专家面前的重要课题。河北省棉花专家将“提高植棉效益,全程机械化植棉”作为主攻方向,连续3年大面积在南宫试验基地开展了从选育适宜机采品种、田间管理整地到机械采收的全程机械化植棉试验示范。在此基础上,今年专家团队又克服疫情影响,精心组织实施,在邯郸市试验基地曲周县实施了相关试验工作,均取得重要进展和良好示范效果,成功破解了人工摘棉雇工难、费用高、用工多难题,为河北省棉花产业振兴闯出了一条新路。
        在育种方面,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等单位选育的冀棉646、冀2658、冀棉2016等一批适机采新品种已开始投入机采生产试验示范。育种专家耿军义研究员介绍,与小麦玉米等粮食全程机械化不同,采棉机结构复杂,对棉花品种主要性状有特殊要求,栽培管理技术要求也更加严密,因此科研和生产试验采取了农艺配合农机的农艺和农机融合的研发路线。“目前选育的品种,从株高、株型、抗病抗倒、成熟期、吐絮含絮能力、对脱叶剂敏感程度、纤维品质、产量等指标上看,已经能基本满足全程机械化管理的要求。与之相配套的深耕深松、激光平地、膜下滴灌、水肥一体、精准播种、降高增密、全程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和机械采收等栽培技术也比较成熟”。
        河北省棉花产业创新团队全程机械化岗位专家王建合研究员介绍,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品种培育、栽培管理、残膜回收、化学脱叶催熟、机械采收及棉花清理加工等诸多环节。实施全程机械化植棉,节水、节肥、节药,可显著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用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据测算,在机械采棉环节,一般人工采收每亩需要500元以上,而机械采收仅需每亩120-150元费用,每亩可以节省成本350元以上。机械全面替代人工的棉花全程机械化是我省棉花生产的根本出路。
        不仅如此,全程机械化生产使得管理技术更加精准、良种良法衔接更加紧密,带来的增产效果也更明显。据南宫市副市长霍秀申介绍,今年9月20日,由农业农村部牵头组成的专家组对宋旺农场示范田进行了测产,亩产突破400公斤。
        河北省棉花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林永增研究员指出:“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成果表明,在冀中南传统棉区施行全程机械化生产,从技术上已经完全可行。河北省目前棉花种植面积280万亩,作为全省第一大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在节本增效,特别是对降低植棉成本、增加棉农收入意义重大,河北棉花产业未来可期!”




关键词:采棉机,观摩会        阅读:330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网络中心 制作维护
地址:石家庄市和平西路598号 邮政编码:050051 备案号:冀ICP备09020210号-2